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重视力度的加大,新能源的投机热也渐渐兴起。一时间,众多车企打着“新能源”的旗号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,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壮大声势,借以谋求获得政府支持。国家部委领导也纷纷注意到这个现象。在9月5、6日举行的“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”上,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、工信部产业司司长辛国斌等多位部委领导谈及投资过热、盲目上马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。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谈到,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,几大部委将联合出手,很快将拿出一个准确的文本来。
几位部委领导对于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问题的观点如下:
发改委产业协调司陈斌司长:
“新能源车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:
一是,必须充分认识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的高技术门槛,我们的专用发动机核动力模块,包括电机、电池和管理系统等,关键零部件以及基础原材料的生产,与国外尚存较大差距。各个企业应客观认识自身的技术能力,对是否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作出慎重的决策。
二是,出于多种考虑,当前不少地区企业纷纷采取动作上新能源汽车项目,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,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,也不掌握核心技术,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,一是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,二是借以上汽车项目,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,这不符合我们的政策导向,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。”
工信部产业司司长 辛国斌
“新能源车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。
一是评价标准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,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业,各生产企业采用技术路线各不相同,无法用传统标准进行评价,新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一个过程。此外,国内检测能力也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。
二,与发达国家相比,技术差距依然较大。从研发和产业化的整体来看,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仍然有较大的差距,我国在进步的同时,别人也从未停止脚步。同时,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垄断相关技术,并进行技术封锁,客观上也加大了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难度。
三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面临新的问题,我国已批准在13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普及工作,但是还有矛盾,这会成为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。当前,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新能源汽车生产呈现一哄而上,遍地开花的现象,有条件的在上,条件不具备的企业,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上,埋下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种子。
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示范阶段,其评价体系尚不完善,准入管理规则还不健全,尽快实现产业化,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。完善相关评价体系,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,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。”
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 陈建国
“随着这个研究的完成,可能有关部门要坐在一起,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,要做一个讨论。甚至,将来有可能很快的时间之内,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提出政策,拿出一个准确的文本出来,甚至要公布,几个部门可能要联手做这个事情。
这个政策里就会提出来另一个概念,什么叫做电动汽车,是不是装上动力电车,装上动力驱动就叫做电动汽车?所以这个技术政策很重要的一个边界条件,也还是要提出电动汽车所装的动力电池,他有能量密度的要求,对车要有驱使里程的要求,对电动汽车要有速度的要求。
那么出了这个节能新能源汽车政策之后,可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,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说法和做法,有利于这个产业比较顺利发展。什么是新能源汽车?当然现在还没有结论,希望大家讨论,还需要组织业内的企业进行讨论,企业和专家,当然还有有关部门,大家一起也要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讨论,最后组织一个规范的文件出来。”
原全国政协委员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陈清泰
“在现有政策下,为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,有的企业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,而是迫不急待的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,美其名这是系统集成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如果第一例拼装的做法得到支持,那么十个、百个事例就接踵而至,拼装大行其道,自主创新就将灭亡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发改委、工信部:新能源车出现盲目投资现象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xtxzp.com/1832.html
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。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